3月15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据中国投资协会预测,零碳中国将催生再生资源利用、能效提升、终端消费电气化、零碳发电技术、储能、氢能和数字化七大投资领域,撬动70万亿元绿色产业投资机会。到2050年,这七大领域当年的市场规模将达到近15万亿元,并为中国实现零碳排放贡献累计减排量的80%。
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特别指出:要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要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要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要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
在发展的前提下于2060年实现碳中和并非易事。由中国规划院承担的《重大绿色技术创新与实施机制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指出,在我国,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和农业这5大碳排放主要领域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约80%集中在城市,城市是碳排放主要的终端用户,城市中应尽快采取系统性的碳排放干预和实施绿色技术来实现碳中和。而在都市碳排放中,建筑领域碳排放量占到全国总碳排放量的近1/3。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至关重要。
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在全国范围普及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加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手段的创新,降低建造成本和使用运行的成本,都必将有利于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中国现在有600多亿平方米的既有建筑,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到了2030年,建筑面积可能达到900亿平方,如果我们的建筑都已经改造成为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那么单单是采暖供冷能耗的减低,数据就非常可观。
清大房屋采用清华大学SW装配式超低能耗建房技术,致力于改善中国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助力国家2060年“碳中和”目标实现。目前已在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建立了清大房屋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生产基地。
在北京,河北张家口、雄安新区、保定,河南郑州、三门峡、漯河,安徽淮南等地区,都可以看到清大房屋的身影。部分建成项目节能率可达到80%以上。如果将500亿平方米的建筑改造成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那么每年节省的耗电量相当于十个以上的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其节能减排效应非常明显。
既节能减排、造福人类,又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的未来一片光明!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图片和文字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我站观点。本站将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扫一扫
扫一扫